《香港武術專題研究-客家武術》
項目發起人 : 中華國術總會
早在二十世紀以前,客家功夫便隨著人口遷移和文化交流移植香港,分佈香港各客家圍村。客家功夫同時為客家文化中有著獨特的地位,直接涉透於客家群體的日常社交、節慶、風俗之中,甚至與香港的社會變遷產生互動。
因此,本著作針對本土文化的武術系統 - 客家功夫 - 進行調查,完成對客家武術生態和譜系的考察,並出版專題。當中包括有周家螳螂、朱家螳螂、白眉、龍形拳等。客家武術作為南方武術的重要組成部份之一,但長期被忽略,現時有些客家拳種已漸漸息微及沒有完善記錄,如鐵牛教、流民教等。
關於中華國術總會
中華國術總會是一間致力於保存和發展以”國術”為代表的中國傳統身體運動形式的公司。總會目標在於通過對中國傳統運動形式的挖掘與整理,使國術這一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得以延續與發展。總會通過舉辦講習、展覽,出版印刷品,設立網站,組織社會活動等多元方式,爭取社會對國術最大程度的認知與支持。同時,在固守中國傳統文化本位的原則下,努力確立中國傳統身體運動形式在世界文化中的身份與地位,確保國術在世界文化一體的進程中,繼續享有旺盛的生命力。
https://www.facebook.com/guoshuintl/?ref=bookmarks
研究支持單位
客家功夫文化研究會
客家功夫文化研究會於本年二月二十七日由一班不同門派的客家拳師傅及練家子共同成立,目的是利用此會作平台,讓對客家功夫有興趣人士參與、推廣及研究,希望能夠傳承下去,避免此種文化被時間淘汰。
https://www.facebook.com/search/top/?q=客家功夫文化研究會
更新消息
自從2015年年初開始,我們已成功採訪以下功夫門派的代表傳人:
東江周家螳螂拳︰李天來,葉志强,劉顯耀(劉水後人),藍玉棠
鐵牛教螳螂拳︰丘運華
朱家螳螂拳︰楊瑞祥、江志强
江西竹林寺螳螂︰李春林、傅天宋
白眉派︰李石連、鄭偉儒、溫而新、黃柏仁、萬子敬
龍形拳︰黃耀球、姚新桂
林家教︰林悅阜、張常興
青龍潭客家老洪拳︰呂學強
游民派︰戴苑欽
東江洪拳︰黃東明
刁家教︰刁濤雲
《香港武術專題研究-客家武術》目錄如下︰
第一章 客家功夫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
- 第一節 客家文化與客家功夫
- 第二節 香港客家功夫文化
- 第三節 客家功夫及相關文化
第二章 客家功夫闡述
- 第一節 器械
- 第二節 徒手武藝
第三章 客家地域功夫系統分類
- 第一節 傳統保守拳派
- 第二節 流動性傳播拳派
- 第三節 新創拳派
第四章 採訪人物口述報告
附錄 客家功夫譜系

HK$220
(約 US$29*)
- 獲發證書以感謝你對此項目的支持
- 獲贈《香港武術專題研究-客家武術》
HK$400
(約 US$52*)
- 獲贈《香港武術專題研究-客家武術》兩本
HK$750
(約 US$97*)
- 獲贈《香港武術專題研究-客家武術》四本,
- 功夫T-shirt 兩件
HK$10,000
(約 US$1,282*)
- 客家功夫文化體驗,
- 客家功夫師傅交流,
- 《香港武術專題研究-客家武術》10本
HK$20,000
(約 US$2,564*)
- 龍泉寶劍一把、
- 《香港武術專題研究-客家武術》20本
寶劍的運送囘另行通知
捐助任何金額
- 歡迎您作出任何金額的捐助,感謝您願意為項目出一分力,並選擇不需要任何回禮。